姓名:月下笛
电话:13461001034
邮箱:
本次活动时间:2025年8月22日(周五)8:0012:00,15:00-18:30(暑期活动周一至周六开放)
常态化开展时间:(暑期后开放时间)
1、每周二下午15:00-18:00
2、每周四上午9:00-12:00
3、每周六上午9:00-12:00
物资发放准备:根据前期收集的需求信息,对即将发放的物资进行打包与标注,为后续的精准帮扶做好充分准备,确保物资能够及时、准确地送到受助者手中。
捐赠物资登记:将已经收到的捐赠物资进行登记
河洛义“益”仓:“一起守护,温暖同行”招募-洛阳市义工联合会 http://www.hlva.org.cn/xx/200.html
配合拍摄义仓活动照片和视频
8.22志愿者一日总结
今天的志愿者日常,在琐碎的付出与充实的学习中,让我对“志愿服务”和“成长陪伴”有了双重感悟。
上午,我安排两名志愿者清洗志愿者服装的任务。带着汗渍的衣物,仿佛藏着伙伴们此前在服务中忙碌的身影。她们认真地分类、浸泡、搓洗,看着污渍在泡沫中渐渐褪去,衣物重新变得洁净平整。这些干净的服装不仅是志愿者形象的“名片”,更是对每一位即将穿上它们投身服务的伙伴的尊重——原来后勤保障的细节里,也藏着志愿服务的责任与温度。
下午,我们配合社区开展了一场教育孩子主题的讲座,这个讲座也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老师没有讲空洞的理论,而是用一个个真实的家庭案例,拆解亲子沟通、挫折教育等核心问题。“教育的前提是理解,先蹲下来听孩子说”“抗挫力不是刻意制造困难,而是引导孩子自己站起来”“高质量陪伴比时长更重要”……这些朴实却深刻的观点,像一盏灯照亮了陪伴成长的方向。作为志愿者,未来或许会接触到更多与孩子相关的服务,这些知识让我对如何用更温暖、更科学的方式传递关爱,有了更清晰的底气。
一天结束,虽然手臂因搓洗有些酸胀,但心里满是充实。清洗服装时的专注让我懂得“小事见责任”,讲座中的收获让我明白“成长需方法”。志愿服务从不只是单向的付出,更是在细节中沉淀初心、在学习中积蓄力量的过程。
总结编辑:殷雨婷
摄像:刘东菊
志愿活动心得感悟
这个周末的志愿活动,像一串串联起的生活片段,从贴近日常的琐碎劳作,到触动心灵的分享交流,最后以一场彻底的清扫收尾,让我在付出中收获了别样的成长。
活动从清洗衣物开始。为了让后面参加活动的志愿者有一个干净清爽的志愿者马甲可以使用,我们一起把近期使用过的马甲进行了清洗。接水、倒洗衣液、揉搓领口袖口,再把洗好的衣服抖开、挂在晾衣绳上。阳光落在湿润的布料上,水珠顺着衣角滚落,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清香。重复这些动作时,忽然想起妈妈每周为家人洗衣的样子,原来那些看似平常的整洁,藏着无数次弯腰与抬手的坚持。这一刻,“感恩”不再是随口说说的词,而成了指尖传来的真实触感。
接着是动手做书架。大家围坐在一起,用收集来的纸箱、旧木板拼接组装,有人量尺寸,有人递工具,有人琢磨怎么让架子更稳固。钉子敲歪了就重新来过,木板不合缝就调整角度,原本零散的材料,在欢声笑语中渐渐有了书架的模样。当第一本书稳稳放上去时,我突然觉得,创造的快乐不在于成品多精致,而在于一群人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的默契——原来协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午后,我们配合开展的的讲座像一场及时雨,主题围绕家庭关系与学习。老师说,好的家庭不是“监督”而是“陪伴”,不是“比较”而是“认可”;学习也不是孤军奋战,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会成为最坚实的动力。这让我想起自己和父母的相处,有时会因为成绩争执,却忘了他们藏在责备背后的担忧。原来无论是家庭还是学习,“换位思考”才是解开矛盾的钥匙。
一天的志愿服务快要告一段落了,活动的最后是扫地、拖地、清洁义仓卫生。拿起扫帚时,发现经过一天的忙碌,地面又落了些灰尘和碎屑。慢慢清扫时,心里却很平静——就像生活,总要在付出后做一次彻底的梳理,才能留下最珍贵的部分。当最后一片垃圾被扫进簸箕,整个空间重新变得整洁,仿佛连空气都轻盈了许多。回望这一天,洗衣晾衣让我读懂了日常里的深情,做书架让我体会了协作中的力量,讲座让我看清了关系里的智慧,而最后的扫地,则像一次温柔的总结——志愿活动教会我的,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大道理,而是藏在每一个细节里的、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这些感悟,会像今天晾好的衣服一样,在记忆里慢慢舒展,散发淡淡的光。
心得发布:蔡心悦